- 发布日期:2025-04-02 22:20 点击次数:145
李稻葵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本报记者廖小涛薛蕾北京报道
当前,我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超过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召开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投资机构的关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独角兽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目前,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及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各方还需要为独角兽企业探讨制定更多的新政策,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的活力。
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李稻葵认为,用独角兽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中国经济的活力是不公平的。李稻葵说,中国有三个基础决定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潜力。
一是有实体经济庞大的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大,新企业就容易迸发出来,并且能快速成长。“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在不断发展,这为我们的独角兽企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李稻葵认为。
第二个基础是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人才众多。“中国大部分独角兽企业是搞科技的,而不是纯粹的文化类企业。即便是文化类企业,它的基础也是科技。比如动画片,在科技含量方面,中国也开始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变。我国一年的工程类大学本科和大专毕业生达到440万人,比全球其他国家的工程类毕业生的总和还要多,这是我们创新创造的底座。”李稻葵认为,中国的专利数量、科技论文的数量也走在世界前列,而且在数量增长的前提下,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中国软件不断更新,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的非常具体的基础支撑。”
第三个基础是资金充裕。创办独角兽企业并且让它快速发展就需要融资。“中国经济的国民储蓄在全球大经济体里排第一位。这么大的资金量,一定能够支撑各种各样的基金去投资快速发展的企业,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李稻葵表示。
应创新打造新兴企业培育机构
那么,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为何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呢?
李稻葵认为,从表面上看,短期的直接原因是资金转化机制不畅。我国资金储备充足,居民银行储蓄持续增加,但大量资金堆积在银行,未能有效转化为支持独角兽企业和新兴企业发展的基金。
过去几年,受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加剧了新兴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资金难以转化为基金的一个原因是退出机制不够完善。“这成为当前发展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李稻葵指出。
从深层次来看,还涉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李稻葵在演讲中提出了建立第四类机构的观点。李稻葵认为,当前的核心问题是,需要探索在现有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单位)、国有企业(包括基金)这三大类机构和企业之外,创新打造第四类机构。第四类机构可称为新兴企业或市场培育机构。
“新兴企业或市场培育机构可以配置一些国有基金,让他们去进行被动与少量的投资。未来如果投资的企业发展好了,能够上市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独角兽安全的在线配资平台,那么,这类培育机构的业绩也就提高了。”李稻葵表示。
- 正规炒股配资公司 不如德尔加多!泰山最令人失望的引援:8轮0出场或将离队_李小恒_比赛_机会2025-04-27
- 免费体验配资网站 招用4名童工派遣至中山工作,东莞这家公司被罚2万元2025-04-25
- 股票配资如何找客户 可可期货价格攀升至两周多以来的最高点2025-04-22
- 杠杆配资线上 科技,让消费“智能”起来的关键一环2025-04-19
- 证券融资交易 图片转Excel程序重塑智能办公未来_数据_变革_技术2025-04-17
- 正规炒股平台有哪些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出庭作证 反驳垄断指控2025-04-16